近日,南京市統計局、國家統計局南京調查隊發布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經濟運行情況。初步核算,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59.49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5.2%。穩中有進、向新而行,是南京前三季度經濟“成績單”的關鍵詞。
穩中有進,既是向下扎根的堅守,也是向上生長的創新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重點行業支撐有力,工業生產較快增長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2%。其中,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0.6%。
今年以來,南京在機器人新賽道上全面發力。上半年,埃斯頓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.93萬套,同比增長30.4%,出貨量首次超越外資品牌,成為首家登頂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國產機器人品牌,市場份額提升至10.5%。企業發布的“三季報”顯示,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38.04億元,同比增長12.97%;凈利潤達2900.39萬元,同比增長143.48%。
“上半年整體的份額持續保持中國市場第一,在德國 Automatica 展上,我們還推出了一噸的超重載機器人?!?埃斯頓自動化總裁助理李文龍介紹,“埃斯頓將繼續打造高端應用壁壘,計劃發布更高負載等級的重載工業機器人,同時在噴涂防爆工業機器人專項產品上有所布局?!?/div>
龍頭企業穩定發展,新興領域快速布局,今年,南京還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全新突破。億嘉和人形機器人RK100九月份在省人醫等一線醫院展開試用;天創電子的全球首款 “天魁一號”填補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復雜場景應用空白,華夏機器人的仿生機器人已實現交互、導覽等應用。
向新而行,新質生產力帶動發展引擎持續升級,文旅融合打開激發經濟增長全新動能。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,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3%,其中,航空、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17.9%,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2.6%?,F代服務業較快增長,1—8月,互聯網接入及相關服務、互聯網生產服務平臺、互聯網科技創新平臺營業收入同分別增長62.4%、12.7%、20.5%。
“蘇超”帶動賽事經濟、博物館經濟增長,體育競賽組織、博物館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4.8%和10.5%。自5月開賽以來,“蘇超”憑借“城市榮譽+全民參與”的獨特模式,迅速破圈躍升為現象級賽事,更以“票根經濟”為支點,織就一張文體旅商深度融合、供需高效對接的創新網絡。